当前位置:时时彩软件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46年伟人来到托儿所,一名小孩扯住毛主席:毛伯伯,咱俩名字一样

1946年,毛主席专程前往延安的洛杉矶托儿所,检查老师和孩子们撤离的安排情况,并借此机会探望了那里的孩子们。

毛主席刚出现在操场边,孩子们立刻欢呼着围了上去,七嘴八舌地抢着跟他聊天,场面热闹极了。

有个小孩看自己插不上嘴,急得喊了一嗓子:“毛主席,咱俩同名!”

听了这句话,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致,俯下身来,饶有兴致地打听起对方的姓名。

看到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,小家伙得意地扬了扬下巴,接着报上了自己的名字,还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做。

当那个小孩的回答终于被大家听清楚时,连旁边的小伙伴们都憋不住笑出了声。

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,毛主席脸上虽然洋溢着同样的喜悦,但内心深处却翻涌着复杂的思绪……

中央托儿所的建立工作正在推进。

1940年年初,延安中央医院的院长傅连暲带领一行人,去看望那些被安置在当地村民家中的孩子们。

红军来到陕北后,许多军政干部忙于工作,没空照看自家小孩,于是常常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乡。但老乡们也得下地干活,不种庄稼就没法填饱肚子,哪还有精力去照料这些孩子?

所以,当地人通常会用一根绳子把孩子绑在炕边,免得他们到处乱跑惹麻烦。

这次傅连暲到农村去,正好碰见了一出因此引发的惨剧。

一对寄养家庭的父母外出时把孩子绑在炕上,没想到孩子长大了一些,竟然能自己解开绳子。

炕边正好有个热水锅,孩子不懂危险,爬了进去,结果被滚烫的开水严重烫伤。等父母赶回家时已经来不及了,送医抢救也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。

傅连暲自己也当了父亲,有个女儿差不多大,听到这种事,作为父亲的他心里特别难受,实在听不下去。

现实中,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,那些被托付给老乡照看的孩子,常常会遭遇走失甚至更严重的意外。

傅连暲得知这个情况后,主动向毛主席作了汇报。他提议成立一个专门的托儿机构,用来照顾那些在前线工作的干部和牺牲烈士的子女。

毛主席对此深有感触,他回忆起和贺子珍在陕北保安时生下的女儿娇娇,也就是后来的李敏。

那时社会动荡,娇娇又生得特别瘦小,他担心照顾不好,就把刚满四个月的娇娇托付给了附近一位乡亲照看。

他理解那些在前线打仗的父母的心情,孩子留在延安有专人看管,肯定比放在农村让老乡照顾强多了。

毛主席听后,立刻表示赞同:"这个提议很好,我完全赞成。对了,托儿所负责人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?"

傅连暲说:"我考虑让我们单位的丑子冈同志来负责,她是个老革命,以前还当过护士,我认为她能做好这份工作。"

毛主席明确表示:“托儿所一旦成立,我女儿娇娇会第一时间去报名,给大家带个头。”

延安中央托儿所的成立,标志着洛杉矶托儿所的雏形就此形成。

二、托儿所里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

1940年11月,丑子冈被任命为中央托儿所的首任负责人,她随即着手筹备托儿所的建立和人员招募。

丑子冈最初去延安是想投身革命事业,没想到到了那儿不仅做了护士,还被安排照顾首长的孩子。

现在,傅连暲还让她去管理托儿所,这不是故意给她出难题吗?

延安现在被封锁得严严实实,物资极度匮乏,她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建立托儿所必需的各种东西?

她已经三十六岁了,再不抓紧学习,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。所以,她决定趁着还有时间,赶紧去抗大读书,等毕业后就奔赴前线工作。

丑子冈找到傅连暲,直截了当地说:"傅院长,这个所长的工作我实在做不来。我不想去照看孩子,我想去抗大学习。只有进了抗大,我才有机会上前线打鬼子,为革命事业出力!"

傅连暲听了丑子冈的话,顿时火冒三丈:“丑子冈同志,你身为共产党员,组织安排的任务怎么能推三阻四?你想想,只有让这些孩子有个安定的生活环境,他们的父母在前线才能安心打仗,这也是为革命事业出力!”

傅连暲意识到自己刚才说话有点严厉,便缓和了语气说道:“要不这样吧?你如果同意担任所长,等筹备工作一结束,我就同意你去抗大学习。”

丑子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尽管心里不乐意,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担子。

然而,就在托儿所的事务逐渐稳定下来后,傅连暲提起要履行之前答应丑子冈去抗大学习的诺言,可此时的丑子冈,心里已经割舍不下这些孩子了。

丑子冈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,听着他们稚气地喊着"丑妈妈",心里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。不知不觉中,她已经把照顾好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。

在托儿所里,孩子们最亲近的女性长辈是“丑妈妈”,而最受喜爱的男性长辈则是“毛伯伯”。

毛主席对托儿所和孩子们的关怀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毛主席特别重视边区的托儿所,将其列为头等大事。即使在政府工作人员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,托儿所老师的薪水也从未拖欠过一天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毛主席总是优先考虑孩子们的营养需求。每当有人冒险从封锁线外带回米肉等珍贵食品时,他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孩子们手中,自己却从不舍得享用。他坚持让孩子们吃到充足的肉、蛋和奶,而他自己则只吃粗粮和野菜,把最好的都留给了下一代。

每逢六一儿童节,毛主席总是亲自来到孩子们中间,与他们共度节日。

那时候,毛主席身边围满了孩子们,他就像个亲切的大哥哥,温柔地摸着每个小孩的脑袋,和他们有说有笑,气氛特别温馨。

每到六一儿童节,毛主席都会亲自去看望小朋友们,并且总要挥毫写下祝福语。像我们耳熟能详的"天天向上"、"好好照顾孩子们"这些话,都是出自毛主席的手笔。这些字里行间,饱含着他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。

每年春节,毛主席都会特意把托儿所的小朋友接到身边,和他们一起欢度佳节。

那时候东西很缺,大家日子都不好过。为了让孩子们过年能尝到点甜头,特意找人弄来了平时很难买到的糖果。这些糖让孩子们在节日里能开开心心地笑一笑,把平时的烦恼都抛到脑后。

等孩子们吃饱喝足,毛主席便领着他们前往延安大广场欣赏戏剧表演。

张启宇小时候上过托儿所,他回忆道:"那时候和主席一起看戏特别高兴,我们一边看一边模仿戏里的动作。晚上回到宿舍睡觉,大家躺在床上还在哼唱戏里的调子。"

孩子们的心很单纯,他们能感受到谁真正关心自己。

托儿所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自己编了很多歌颂毛主席的童谣。只要一有空,他们就开心地唱起来,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。

在毛主席的关怀下,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。

与毛主席同名的小朋友

1946年,国内战火重燃。胡宗南统领着数十万大军,驻扎在边区周围,对延安构成了最直接的军事威胁。

经过研究,中央判断敌人很可能会调集大批军队攻打延安。为了长远战略着想,决定优先安排延安的老人、妇女和儿童转移到安全地带。其中,洛杉矶托儿所的转移工作被列为重中之重。

毛主席特意来到洛杉矶托儿所查看情况,他亲自把撤退工作的每个细节都仔细检查了一遍,确保万无一失。

他跟丑子冈所长和保育员们反复交代完注意事项,就直奔操场而去,因为那儿有一群正在嬉戏的孩子。

毛主席经常到托儿所来看望孩子们,因此托儿所里的小朋友几乎都认识他。每当看到毛主席笑眯眯地走过来,孩子们都会高兴地喊起来:“毛伯伯来!”

紧接着,大家纷纷围拢过来,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一样,把毛主席团团围住。

有人开口问候:“毛叔叔,您好。”

那孩子嚷着:“要毛爷爷抱抱。”

毛主席正笑眯眯地和每个孩子问好,突然有个小男孩从人堆里钻了出来,一把抓住了主席的衣角。

他严肃地对毛主席讲道:"主席,有个要紧事我得跟您汇报。"

毛主席俯身问道:“是吗?这倒挺有意思,你讲讲看。”

小家伙咧嘴一笑,骄傲地说道:“嘿,咱俩同名!”

毛主席环顾四周,微笑着说道:“这事儿确实挺关键的。”

"我跟您讲个有意思的事。您叫毛主席,我,名字正好倒过来,叫席毛。这不就前后换了个位置嘛,您说咱俩这名字是不是挺像的?"小席毛一本正经地说道。

听完这句话,在场的人全都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
毛主席开心得合不拢嘴,他一把抱起小席毛,笑着说:“真不错,今天遇到一个跟我名字很像的小朋友。小席毛,告诉爷爷,你长大后想干什么?”

怀里的席毛坚定地说:“我要加入八路军,去和日本侵略者战斗。”

"日本侵略者不是已经被我们赶走了吗?"毛主席这样说道。

席毛先是愣了一下,接着眼珠一转,琢磨着说:“那……那我就去收拾胡宗南那个兔崽子,把他们从延安撵出去!”

“有志向是好事,不过你还得抓紧时间成长!”毛主席放下席毛,微笑着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。

毛主席对席毛这个孩子特别感兴趣,临走前特意向丑子冈询问了他的家庭背景。

丑子冈无奈地说:“席毛这孩子是烈士的后代,可惜他还蒙在鼓里,不晓得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,天天都在盼着父亲回家。”

听到这些话,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慢慢说道:"等咱们的革命成功了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这种苦了......"

话音刚落,毛主席步履沉重地离开了托儿所,向保育员和孩子们挥手作别。

很快,丑子冈和四十多位保育员一起,带着九十六个孩子,开始了艰难的转移旅程。

行军途中,头顶有敌机轰炸扫射,身后有追兵围追堵截。但在丑子冈等人的周密保护下,托儿所顺利从陕北转移到了河北,全程没有一个孩子受伤或失踪。

建国后,国家在万寿寺原址上重新开办了洛杉矶托儿所,并改名为中央军委保育院。经过多年发展,这所幼儿园最终成为了如今的北京总政幼儿园。

在那些艰难的年代里,正是靠着老一辈革命家和保育员们对孩子们的倾心付出,这些革命后代才得以在困境中找到一片温馨的避风港,并健康地长大成人。
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没有了